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,既是政治任務、民心工程,也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、實現清潔生產的助推器。某省級工業主管部門日前調研發現,一些地方執行環保管控措施,不論企業是否環保達標,一律實行錯峰停產,有的達標企業因此被關停4個月。
針對這種現象,業內專家認為,環保管控要精準施策,營造良好的管控導向。
以產業劃線、以區域設界,實行環保管控“一刀切”,是最簡單、最省事的辦法,對于緩解突發霧霾天氣也很見效;但對于推進環保與經濟協同發展來說,對于開展一場治理大氣污染的持久戰和攻堅戰而言,其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好的環保管控措施,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。要通過嚴格執行國家環保標準,引導推動企業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,實現清潔生產、達標排放。對環保達標企業,給予大力支持,促其健康發展,搶占市場先機;對環保不達標企業,要堅決予以整治,促其改造升級,否則予以關停。如果不加區別地執行同等管控措施,則難以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。
不少地方提出“一年確保一半以上優良天氣的奮斗目標”,自然是件好事。但是,不改變高能耗、高污染的企業生產方式,沒有區域的協同治理,沒有嚴厲的督查問責,要實現大氣質量的根本好轉,恐怕也是一種奢望。
治理大氣污染人人有責,公眾要參與,企業要擔當,政府管理部門的責任更加重大,不僅要有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,而且要有獎優罰劣的具體措施,防止出現“失責者寬,盡責者嚴”的逆向淘汰。